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育儿理念不断深化等背景因素下,我国辅食行业规模持续上升。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表明,辅食行业近十年的市场消费增速保持在20%左右,2018年的市场规模接近20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的市场增速有望保持在30%左右,到2024年有望突破950亿元。
在行业规模快速增长下,涌现出大批新生的辅食品牌,同时也因为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监管不够完善等问题,伴生出诸多乱象, 譬如辅食品牌“英吉利”在推广中大肆宣传功效之说,还无中生有出一家权威机构为其站台,甚至在今年还有一内部高管疑似退出?
权威机构成迷,高层变动不断
公开资料显示: 英吉利(汕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国际功能食品应用科学界的权威机构——英国皇家英吉利营养品有限公司,在中国组建的唯一一家从事专业婴儿营养品与功能食品应用科学研究及生产的现代化企业。
从字面上的意思不难理解,英吉利品牌来自于海外。但令人玩味的是, 作为一家国际功能食品应用科学界的权威机构,除去在英吉利的品牌宣传及各种软文推广中出现过以外,这家“英国皇家英吉利营养品有限公司”,就未曾在任何权威网站和权威体系认证中可查。
这也不禁让人对这家自称为“国际功能食品应用科学界的权威机构”的英国皇家英吉利营养品有限公司产生质疑? 该公司是否真实存在? 其所谓的“权威机构”又是否权威呢?
此外,笔者发现,今年5月13日,「汕头市英吉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注销,而同为一名法人的「汕头市英吉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也在同年4月3日将企业在营状态变更为注销。 法人林浩退出后,英吉利品牌仅剩施昌奇、林旭广、唐本雄、邱静芳四位股东。
与此同时,在今年1月25日,一家名为「汕头英吉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开业,法人为谢勋飚。不难看出,这家企业与法人为林浩的汕头市英吉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仅名称所差无几,而且连住所也都在一片区域,同时其股东均为施昌奇。在这一开一关中,也不禁令人疑惑, 既然要换法人,直接申请即可,为何大费周章重新注册公司?是林浩主动卸任,还是另有隐情?
值得关注的是,被注销了的汕头市英吉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可谓是黑料满满。 2015年和2017年均收到了工商局的行政处罚,违法行为类型分别为经营不合格食品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被处以没收婴幼儿配方谷粉211罐, 并罚款3000元;以及处以罚款人民币18000元整,款项上缴国库。
如今随着林浩的退出,汕头市英吉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注销,使得英吉利品牌的黑历史被洗刷的一干二净,仿佛将该公司拔除英吉利就能重新来过一般。 如今英吉利的官方换了人,淘宝资质信息也换了人,但是换了一切的英吉利,就能重新开始了吗?
含糖辅食和神奇的母乳益生菌
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对其进行了一番深入了解,发现英吉利不仅内含大量虚假宣传,而且还冒充特殊食品和保健品。
其中被英吉利力推的悠莼有机营养米粉, 称采用独有有机果葡糖浆配方,可以代替白砂糖/蔗糖,从而达到保护宝宝牙齿免受蛀牙伤害,不易上火。
然而,标签上的 “无蔗糖”就是无糖了吗? 有业内专家告诉我们, “添加糖”才是最值得注意的,它可能会在你不知不觉中摄入超标,从而影响身体健康。比如:果葡糖浆,这是一种从玉米中提取淀粉制作果糖的常见的甜味剂,又便宜又好用。 尽管在口感上,可以使食品味道甜而不腻,也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但过多的果葡萄糖会让肝脏的代谢负担增加,更容易形成大肚腩(内脏脂肪堆积)、痛风等各种疾病。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人们把添加糖摄入量限制在每天总能量的 10% 以下,对于一个普通成年人来说大约是50克,而对于婴幼儿来说应该更低。 超过这个范围,不仅会增加身体的负担,还有可能成为各种疾病的诱因。
此外,英吉利在益生菌板块中表示, 自己做的是“婴幼儿保健益生菌”,可长期服用,基本无副作用。 保健作用有抗过敏、治疗湿疹、平衡倡导ph值、促进乳糖酶分泌、清肠排毒、增强免疫力、促进营养吸收,预防倡导疾病等。
但笔者翻遍了国产和进口保健食品的备案,却没有发现有关英吉利益生菌的任何信息。 那么其所声称的保健效果有几分可信度?“基本无副作用”究竟是有副作用还是没有副作用?
此前中科院微生物所博士段云峰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主要有三类,即药品、保健品和普通食品。 其中,药品的批号是“国药准字”,保健品的批号是“健食字”号,即带“小蓝帽”标识,而其他类型的益生菌产品则是借了“益生菌”的名号,使用的是“固体饮料”的批号,产品包装上只标注了执行标准和生产许可证号。
除此之外, 还将自家产品对比了包括合生元、汉臣氏等品牌所生产的益生菌产品,表示三大品牌产品不是活菌技术差,就是含量一般。这也不仅让人为其担忧,如此名目张胆的公开diss竞品,难道是忘记了2017年因不正当竞争行为而所受的处罚了吗?
通过了解获悉,19年英吉利四款益生菌全线升级,分别是特护型母优源益生菌粉、腹泻型双元益生菌粉、便秘型三元益生菌粉、舒敏型四联益生菌粉。
推广中称母优源益生菌粉是来自于母乳的菌种,是目前唯一能进入血循环发挥功效的婴幼儿益生菌。 可以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构筑宝宝先天自身免疫力,对孕期、哺乳期、婴幼儿均能发挥功效。
而双元益生菌粉0岁婴幼儿可食用,适合易敏和乳糖不耐受宝宝,还能协助肠道粘膜修复,改善肠道菌群坏境; 三元益生菌粉针对便秘效果明显,协助肠道粘膜修复; 四联益生菌粉,添加了母乳来源菌种、无乳糖配方,可以改善宝宝过敏、湿疹问题。
但根据了解, 目前国家可用于婴幼儿的菌株只有以下9个,其余的菌种包括英吉利的母乳菌种都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 若盲目服用可能会有健康隐患。尽管益生菌对人体有益,但要知道其并非神药,在经过胃酸的洗礼后,益生菌的活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发挥给人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违法宣传药食同源,其实效几何?
除此之外,英吉利还推出了萌瞳、清沛舒,以及4种草本固体饮料。 通过推广了解到,萌瞳·蓝莓叶黄素酯营养素主要针对视力低下的儿童,称产品内含蓝莓、dha、叶黄素、β胡萝卜素等天然护眼营养素,辅以枸杞、决明子等药食同源原料,全面养护宝宝眼睛。
而清沛舒·多维草本清润素主要针对久咳不止、呼吸不畅、易发咽痛的儿童。 综合8种润肺清咽食材(樱桃、银耳、百合、罗汉果、陈皮、玉竹、金银花、淡竹叶) 4种维生素(樱桃、玉竹、维生素c及水苏糖、低聚果糖) 2种益生元(b族维生素vb1\vb2\vb6)。 可以明显清肺止咳,有效清除有毒物质及残留物,修复受损的呼吸道粘膜,保障呼吸畅通。
不难看出, 萌瞳与清沛舒属于功效性产品,适用人群多为6月~8岁左右的儿童,并且在罐体上标注明显的“特殊用途固体饮料”的字样。值得关注的是,“特殊用途固体饮料”并非特殊医学用途食品,也就是说萌瞳与清沛舒只是一款普通饮料,既然是普通饮料,那么还能要求它有什么功效性呢?
作为一款普通饮料却宣传功效是否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18修正)第四条、第十七条明确规定: 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
另外4种草本固体饮料分别为益智仁紫苏、金银花栀子、蒲公英茅根、鸡内金桔梗。 推广中称,草本优萃系列原料选自卫生部印发《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
譬如益智仁紫苏: 益智仁、桃仁、薏苡仁、紫苏、玉竹等; 金银花栀子: 金银花、栀子、淡竹叶、桑叶、百合等; 蒲公英茅根: 蒲公英、茅根、罗汉果、玉竹、百合等; 鸡内金桔梗: 鸡内金、桔梗、山药、山楂、茯苓等。
原本是为了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但却被某些有心之人拿来引经据典。 虽然草本优萃系列并未在罐体包装上明确标注“药食同源”的字眼,但在推广中却大肆宣传“药食同源”的功效。
例如: 鸡内金可以用于食积不消,止吐泄痢,小儿疳积等; 桔梗可以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等; 茯苓可以用于水肿尿少、脾虚食少、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 虽然这些成分具有功效,但不代表含有鸡内金的就可以消食、止吐泄痢; 也不代表食用了含有桔梗和茯苓的产品,就可以祛痰、安神。 如果所有的产品可以利用混淆成分概念,那么全世界的产品岂不是都成了神药吗?
虽然目前药食同源产品仍处于法律边缘地带, 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明确规定:不应标注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18修正)第十七条明确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
随着营养品市场需求的增大,使营养保健品品牌林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噱头声更是不绝于耳。尽管现阶段的营养保健品市场监管没有那么严格,企业发展中营销噱头也确实是一条捷径,但看看乳粉行业,在日益收紧的政策下,又有几个不合规品牌能够留下来?因此,不能光看眼前利益,在监管日益收紧的大环境下,走到最后的一定是内外兼修的企业。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