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逐渐回暖,上游畜牧公司却持续亏损。国内最大原料奶供应商现代牧业近日发布盈利预警。而在去年同期,现代牧业亏损5.66亿元。
和去年一样,现代牧业把亏损的主要原因归于原奶价格的下跌。现代牧业解释称,2017年上半年,中国原料奶售价相比去年同期维持相对较低水平,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原料奶售价相比上年同期下降近11%,导致亏损。除此之外,牛收购要约产生的非现金亏损和应收贸易账的呆账拨备也是亏损的原因。
数据显示,从2010年开始,现代牧业的营收和净利润一直稳步前进,不过从2015年开始,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但尚未亏损,2016年则首次亏损高达7.42亿元。现代牧业在2015年首次业绩下滑时的解释与此次预亏解释类似:“主要是因为原料奶的售价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下跌。现代牧业表示,每吨原料奶截至2015年11月30日的5个月的平均售价,分别比其上半年以及去年全年的平均售价下跌了4.6%和13.6%。”
由于价格低廉,国内大型企业都在大量使用进口大包粉,从而减少甚至停止收购国内原奶,致使国内养殖行业陷入“有奶卖不出去”的境地。此前在南京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奶业大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讲话中表示,据调查,近期奶业主产省生鲜乳限收量约占总产量的10%,奶牛养殖亏损面超过50%。
美国农业部近期的一份报告称,中国消费者“更偏好进口液态牛奶”,不但由于进口牛奶价格的走低,同时也是出于对过往“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目前来自欧盟和新西兰的液态奶占据了中国97%的进口液态奶市场。这份报告预测,由于中国奶牛群规模减少,以及欧盟和新西兰的奶价继续处于低位,中国在2017年进口液态奶会继续增长,增幅将达接近40%。
为了应对“国产原奶危机”,近两年,现代牧业开始发展自有品牌液态奶,从原奶供应商向产品品牌商转变。财报显示,去年现代牧业自有品牌液态奶销售额为14.8亿元,总收入占比已接近1/3。无独有偶,同为原奶供应商的西部牧业也在今年开始推出自己的奶制品。不过,要在品牌林立的乳制品终端市场上立足并不是一件易事。
面对不太争气的现代牧业,作为大股东的蒙牛不得不出手“救急”,送上了50亿元订单。根据现代牧业日前发布的公告,旗下子公司将向蒙牛提供乳制品及服务,未来三年,乳制品供应建议年度上限分别为10.61亿元、18.99亿元及22.23亿元,合计在50亿元左右。现代牧业方面指出,与蒙牛订立框架供应及加工协议,可以借助蒙牛成熟的分销渠道提升公司产品的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额,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而蒙牛一再增资控股现代牧业,此番又送上50亿元订单,是想在奶源上发力。蒙牛集团ceo卢敏放在年会上曾表示,2017年的重点包括“加强产业布局,更好地整合上下游资源,为实现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打下扎实基础”。目前,蒙牛通过投资富源牧业、现代牧业、原生态牧业等国内知名牧业,加强国内奶源建设,保证高质量、稳定的原奶供应。此外,基于蒙牛海外全产业链布局的新西兰雅士利奶粉工厂、特仑苏专属牧场塔希牧场,以及澳洲原奶处理及乳制品加工企业burra foods,也为其提供了高品质的奶源、奶粉和其他乳制品原料及生产保障。
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现代牧业,此时蒙牛出手可谓即时。但是现代牧业需要检讨,为何其他原奶大企业能盈利?但这50亿来自蒙牛的订单能否支撑起一场翻身仗,尚未可知。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